残酷!淘汰赛梅西C罗携手出局,究竟为何?

4108 商品展示 | 2025-08-06 09:05:30

关键战术点1:博格巴进攻发挥重要作用

关键战术点2:阿根廷自废梅西,桑保利换人自戳

关键战术点3:双方中场对抗差距明显

关键战术点1:博格巴进攻发挥重要作用

关键战术点2:阿根廷自废梅西,桑保利换人自戳

关键战术点3:双方中场对抗差距明显

德尚使用了和小组赛第二场对阵秘鲁完全相同的首发,但阵型偏向433。中场坎特拖后,马图伊迪和博格巴位于他的两侧,位置也相对靠前,这是他们相对小组赛阶段的最大变化。阿根廷的主力阵容相比上场只更换一个人选,之前表现不俗的帕文出任右边锋,梅西被移到中锋位置,伊瓜因坐上替补席。阿根廷用的也是433阵型,但梅西的位置更接近伪九号。

法国的变阵在开场就收到效果。最直观的体现是,他们中场对抗完全处于上风,使得阿根廷几乎无法从中路通过。博格巴位置前提,一方面限制对方后腰出球,另一方面让法国的中路进攻充分发挥了威力。前20分钟,法国表现最抢眼的球员是姆巴佩,但根源还在中场球员的位置变化。

法国早进球,不仅让阿根廷开场布阵的意图破产,而且自己阵线后撤之后也获得巨大的反击空间。一方面,他们依靠中场优势容易形成断球,然后直接发起反击;另一方面,博格巴经常用长传打阿根廷的两个肋部,创造了几次不错的机会。

阿根廷中路无法推进的情况下,只得打“尼日利亚式的边路进攻”,但因中间无人抢点,效果自然微弱,更重要的是球队无法有效把球打到前场。所以在20分钟后,桑保利让梅西回撤,进行中前场衔接,同时增加了中后卫出球。

虽然进行了一些调整,但阿根廷还是进攻乏力。核心原因是,梅西回撤承担组织角色,无人能填补他留下的位置。两个边锋多数时间抱紧边路,中间的佩雷斯和巴内加等人前插不足。加之前场没有支点,所以后场打长传也不会有效果。

但就在最困难的时候,迪马利亚突然一记远射破门。此球当然可以理解为神来之笔,但战术上的解读应是,博格巴突然突然失去位置,马图伊迪想要补位为时已晚。以及迪马利亚突然向中间靠拢,这带来了变化。

下半场伊始,阿根廷通过一个折射意外取得领先。此后法国进行调整,格里兹曼和姆巴佩内收,吸引阿根廷的防守兵力,埃尔南德斯和帕瓦尔前压,最后依靠两个边后卫的配合打出世界波。

此后不久,博格巴中路巧妙分球,埃尔南德斯再次套边,传中之后形成破门。此球体现了博格巴的策划能力,又反映了法国利用对方后腰和边后卫结合部做文章的重点策略。以及阿根廷更换中后卫之后,中路防守的混乱。

桑保利随即换人,阿圭罗替下佩雷斯加强进攻力量。阿根廷此时已改打442,中场中路只剩两人,一个是拦截能力不强的巴内加,一个是覆盖范围较小的马斯切拉诺。中场少了一个后腰,防线马上被法国直接打穿。从坎特发起进攻到姆巴佩进球,只用了四脚传递。姆巴佩这场打出高光表现,主要原因在阿根廷让对方轻易通过中场。

但德尚之后的一系列换人调整却颇为保守,球队回收过早。加上球员注意力开始下降,博格巴等人害怕吃黄牌停赛。这些导致阿根廷突然获得了进攻空间,最后竟然吓出了法国一身冷汗。

本场之后人们谈论最多的,估计是双方的精彩进球,梅西早早回家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。但从战术角度思考,法国胜阿根廷败,有其必然原因。

法国获胜的根本,在于中场对抗的全面优势,而中场的优势在于站位的改变。虽然阵容和小组赛第二场相同,但法国阵型是433而非4231。博格巴位置更靠前,马图伊迪也不再打“伪边锋”,而是接近中间。

这些改变,让博格巴充分释放了进攻威力。法国上半场的几次反击来源于博格巴的传球,下半场的进球之一,出自博格巴的策划。而在分析法国三场小组赛的时候,我就专门强调过,博格巴前插对于球队的重要价值。虽然在防守中尚有不足,但博格巴打出了本届世界杯个人的最佳表现。

反观阿根廷是如何使用他们的进攻核心梅西呢?开局放弃了上一轮效果不差的梅西打右路的方案,而是改踢伪九号。这一变阵的后果,一是让梅西再次陷入角色过多的局面,二是让梅西再次远离球门,导致阿根廷上半场多数时间进攻都没有形成威胁。

开场布阵有误,桑保利的临场指挥更雪上加霜。下半场2比1之后,法国增加了两个边后卫的向前幅度,因为他们发现阿根廷后腰覆盖能力较差,对两个边后卫身旁的空当保护不足。这一招果然奏效,法国很快扳平乃至反超。但是在这一长达15分钟的过程中,桑保利没有做出任何调整,让对方轻易攻击自己的弱点。

再度落后之后,留给桑保利的调整空间已经十分狭窄。明知中场实力不敌,也只能冒险撤中场换前锋,结果很快丢球。他本场三个换人,一个换中后卫,一个用梅萨对位换帕文,相当于浪费了两个宝贵的名额。

一言以蔽之,德尚总算吸取了小组赛的教训,初步找到了加强进攻的方法。桑保利依旧自废武功,最终只得吞下苦果。在大赞姆巴佩和痛贬梅西之前,应该先理解这一点。

7月1日 1/8决赛 乌拉圭对葡萄牙

两国在世界杯首次相遇,以欧洲冠军败北而告终。而C罗出局的背后,也有着和梅西相似的原因。

关键战术点1:乌拉圭特色反击主义

关键战术点2:桑托斯开场布阵失策

关键战术点3:葡萄牙缺乏阵地战招数-C罗角色过多

关键战术点1:乌拉圭特色反击主义

关键战术点2:桑托斯开场布阵失策

关键战术点3:葡萄牙缺乏阵地战招数-C罗角色过多

71岁的塔瓦雷斯只对首发做出一个调整,希门尼斯重回主力。乌拉圭依然保持了442阵型,中场是一个收窄的菱形站位,本坦库尔位置靠前支援苏亚雷斯和卡瓦尼。63岁的桑托斯更换了数名主力,右后卫费雷拉顶替塞德里克,右边路B-席尔瓦换下夸雷斯马,前锋重新启用格德斯,但葡萄牙的阵型还是442。

开场之后,乌拉圭很快破门。卡瓦尼右路斜长传找到苏亚雷斯,苏亚雷斯左边路拿球吸引对方注意力后传中,卡瓦尼插入禁区破门。整个过程总共两脚传球,堪称反击之杰作。这个进球的背后,是葡萄牙左后卫格雷罗盯人不紧,以及乌拉圭中场的高效拦截。

由于两队都更擅于收缩之后反击,早丢球的一方只能压上打阵地战。葡萄牙阵地战的基本套路,还是两个边前卫内收成边前腰,两个边后卫前插提供宽度,然后用边路传中和中路远射来解决问题。

乌拉圭控球时,主要依靠苏亚雷斯作为前场支点发起进攻。他和卡瓦尼不局限于中路,而是拉边较多,这样可以拉开葡萄牙的防守,也攻击对方相对薄弱又频频压上的边后卫。球队还会适当让自己的两个边后卫轮流前压,增加一些变化。

但随着葡萄牙加强对苏亚雷斯的贴身防守,乌拉圭出球愈发困难。他们中场对前锋的支援远远不够,进攻方式比较单一。

葡萄牙的核心问题也是进攻手段不足。尝试边路起球,但在戈丁和吉梅内斯面前缺乏空中优势;尝试中路渗透,由于乌拉圭兵力密集、站位很好,加上中路缺少能传威胁球的人,效果也很有限。所以,他们只能利用C罗的突击去创造机会。尽管他状态不错,终究势单力孤。

下半场开始后,葡萄牙前场做了换位。马里奥换到右侧,B-席尔瓦来到中间,格德斯去了左边,阵型更像4231。这个调整的意图是,用B-席尔瓦的传球和前插加强中路渗透,用马里奥串联右侧进攻,进一步激活佩雷拉。这样还可以解放C罗,让进攻更加立体。

调整之后,葡萄牙很快扳平。虽然进球的是佩佩,但之前球队打出难得的穿插配合,撕开对方的防线赢得角球,这一系列表现不该被忽略。

虽然葡萄牙在下半场前15分钟明显占据了主动,但乌拉圭还是通过反击再度领先。他们的套路没有变化,后场长传找苏亚雷斯这个支点,用他和本坦库尔拿球后拉开空间,然后分给卡瓦尼完成最后一击。这个球过程依然简练,依然是个人能力的直接体现。

两位老师随后都进行了换人。桑托斯派出夸雷斯马,替下阿德里安-席尔瓦,把马里奥移至中路,球队阵型变成4141。塔瓦雷斯用克里斯蒂安-罗德里格斯换下本坦库尔,加强中路防守力量,可谓见招拆招。

比赛进入到后半段,形势再次发生变化。卡瓦尼受伤下场,乌拉圭的反击力量被严重削弱。桑托斯立马让A-席尔瓦上场,变成422,禁区内多一个支点,也增大C罗的活动范围。但桑托斯的这一系列换人过于频繁,本来刚刚找到的方向很快就要调整,这反而让球队进攻威力下降。

最后十五分钟,乌拉圭阵线完全后撤。葡萄牙让夸雷斯马和B-席尔瓦连续换位,两边用不同的路数挑战对方的防线。但他们整场都受困于传中效率不高,对方压缩空间后,之前稍有起色的边中结合穿插两肋也难有作为。纵然最后时刻反复冲击,也没能改变兵败命运。

葡萄牙和C罗较早出局,根源还在进攻。桑托斯本届比赛使用的442,从用意和人员安排来看,本质是一个反击阵型。如果葡萄牙比分领先,这种战法也无不可。但如果比分落后或场面焦灼,其最大弱点就是阵地战乏术。从发起、衔接、推进到终结,都严重依赖C罗一人。

小组赛最后一轮,虽然桑托斯依然排了442。但他把夸雷斯马放进首发,进攻时阵型会向433变化。夸雷斯马既可以解决边路输送的问题,同时又能给C罗减负。这本来是葡萄牙收获的重要信息,但桑托斯在本场又走回老路。继勒夫、桑保利之后,又一个强队主帅在变阵收效后弃之不用,着实令人费解。

此外,桑托斯从执教希腊队开始就擅长的临场换人调整,在本届大赛中也效果平平。虽偶有神来之笔,但诸如对格德斯的一再信任,对马里奥打左边前卫的执着等等,最后证明都是败笔。

乌拉圭的防守和反击颇具功力。强悍的中轴线是他们的生存之本,但资源有限则是这支球队的命门。如果卡瓦尼的伤势不能好转,对阵法国的1/4决赛,乌拉圭很可能反击无术被动挨打,结局可想而知。

体育产业生态圈原创稿件,欢迎转发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,寻求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,联系我们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