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,来自全球的顶尖运动员们不仅展现了惊人的竞技水平,更在幕后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为身体“充电”。他们的餐盘里藏着哪些秘密?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!
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曾透露,他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高达12,000卡路里。里约奥运村的餐厅里,意大利面、米饭和全麦面包是运动员们的首选。营养师玛丽亚·桑切斯指出:“高强度训练后,肌肉糖原需要快速补充,碳水化合物是最直接的‘燃料’。”
巴西柔道冠军拉斐尔的餐单中,三文鱼和鸡胸肉是固定选项。里约奥运村的厨房每天消耗近300公斤鱼类,富含的Omega-3能减少炎症反应。营养团队还会根据项目调整比例:力量型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量高达每公斤体重2克。
牙买加短跑选手博尔特的父亲曾爆料,儿子赛前必吃山药。这种根茎类食物富含钾和维生素B6,能预防肌肉痉挛。奥运村甚至为此增设了加勒比海风味餐台,供应藜麦、奇亚籽等功能性食材。
“我们设计的菜单要兼顾文化习惯与营养需求,”里约奥运村主厨保罗·阿马拉尔说,“比如亚洲选手的味增汤里会额外添加海带,以补充碘元素。”
为避免药检风险,奥运村禁止使用巴西本土的瓜拉纳果(含天然兴奋剂)。运动员还被要求远离生蚝、半熟牛排等可能携带寄生虫的食品。德国代表团甚至自带200公斤酸菜,以防肠胃不适。
从餐盘到奖牌,每一口食物都是精心计算的胜利砝码。正如英国自行车队营养师所言:“当对手的实力相差0.01秒时,饮食就是那根压垮骆驼的稻草。”或许,下一届奥运会的突破,正藏在某个未被发现的超级食谱里。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2 世界杯球星|世界世界杯|世界杯周边商城网|114tmall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